「鱿鱼游戏」因他而精彩,解析「招募员」。
「鱿鱼游戏,Squid Game」是一群资本家,因无聊和取乐,而举办的血腥竞赛游戏。

他们招募456名破产者(大部分为无产者),「自愿」来到无名海岛参加游戏。
获胜者最高可得456亿韩元。
三年前的「鱿鱼游戏1」,
考验人性在极端血腥竞争机制下的罪恶与善意,
收获资本主义压迫下广大人民的普遍共情,
影片取得空前成功。
近期,「鱿鱼游戏2」上映。
2024年12月23日,我在布里斯班机场候机时,看到影片宣传广告。

让我想到游戏开始前出现的「招募员,Salesman」。
会有「招募员」在机场找我玩「打纸片」游戏吗?
「招募员」(孔刘 饰)负责在地铁等公共场所主动找人玩「打纸片」游戏。

赢了,有金钱奖励。输了,有耳光惩罚。
目的是判断该人是否具备参加游戏的先决条件:
是否有强烈赚钱动机?
是否愿被公开羞辱?
是否是赌狗?
满足以上条件的参赛者才可确保游戏足够精彩,为钱牺牲一切,不走漏消息。

“幸运的是,没有「招募员」找我”(当然也不可能有)。
我回国后,观看「鱿鱼游戏2」。
第1集补全「招募员」背景。
「招募员」曾是游戏中负责处理尸体的劳工,就是「面具○」。
后来,晋升为能够拿枪的士兵,就是 「面具△」。
在某次游戏中处决了来参赛而被淘汰的父亲。
至此,他患上PTSD「创伤后应激综合症」。
认为自己该自裁,但因求生本能而无法下手。
他将罪恶感投射至周围事物。
认为是父亲选择参加「鱿鱼游戏」而死,原因不在他。
例如,影片中「招募员」带着刮刮乐和面包,
去公园找流浪汉玩二选一游戏。

大部分流浪汉选择中奖机会渺茫的刮刮乐,

放弃能立马解决温饱的面包,
最后,「招募员」当着流浪汉的面,将剩下的面包踩碎。

可见,「招募员」用愤怒掩饰悲伤,靠游戏自我麻醉,才能继续这份工作。
后来,「456号选手」(李政宰 饰)找到「招募员」,逼问「策划者」下落。

在说出情报前,他们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。
其实,他们可无视规则,拿到枪,直接威胁对方。
但他们都没有这么做,
而遵守规则,自觉给头上开枪。

可见,他们都因游戏而患上PTSD。
即使「招募员」知道下一枪必将被爆头,

他也毫不犹疑按下扳机,对他来说这是解脱。

「招募员」是很有潜力的角色。
正因为他找到的赌狗式破产者,
才保证「鱿鱼游戏」足够精彩,
很多观众也透过他了解到「鱿鱼游戏」。
我认为可给「招募员」单独拍第2季前番外剧集。
透过他,预览「鱿鱼游戏2」参赛者,
最后,他在「456号选手」的追击下领盒饭,
再开启「鱿鱼游戏2」。
以上是我对「鱿鱼游戏」中「招募员」的评价。
各位小伙伴觉得「鱿鱼游戏2」值得看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意见。
以上即为本期推文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这篇推文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和转发,谢谢!